下午,老帅伊万科维奇正式宣布退休,结束了自己长达42载的绿茵生涯。据悉其助手之一的门将教练帕纳迪奇在社媒上发布了自己的动情演说,引发了外界的猜测。之后,国内媒体跟进询问了相关事宜,被老帅亲自证实,就此也算是“完结撒花”了。
应当说伊万科维奇跟中国足球还是很有缘分的。昔日,在俱乐部曾经执教过的他(山东),自己生涯里的主帅“最后一舞”机会,也是给到了国足。2024年2月24日足球日报,在扬科维奇宣告跟国足分道扬镳后,伊万接过了教鞭,成为了国足主帅。彼时的他,上任之后就反复谈及了冲击世界杯之梦。他的确是努力过,遗憾的是,最终国足虽然“幸运晋级”18强赛,却没能够更进一步,倒在了这个轮次里,跟世界杯再度无缘。

就此,伊万也是离开了国足执教岗位成为自由身,直到退役。
对伊万的评价当然是众说纷纭,比如他坚持的菱形中场到底是不是正确、比如他坚守的4-4-2体系如果改改是不是机会更大、比如他启用王钰栋等新人是不是有功劳?不过,这些真的是已经是过眼云烟,只付笑谈中了。
然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多年以来国足在选帅问题上真的是“左右”碰撞的太激烈,从技术派系到成王败寇、从本土知根知底到洋帅掌握先进经验,来回反复的辩论看的人头大,估计足协高管们也是有些为难。这其中牵扯到的东西太多,而答案又只能有一个。
在必须晋级世界杯的入职规则要求下,就显得越发困难了。

可是,2026周期已经以失败告终,我们没有那么太多“闲暇”去调整。眼看着就要到来的世界杯,每一场比赛的上演,都是对国内热爱足球事业的人、及从业者心上的“一根刺”。何时能够拔下这根毒刺,需要的是正确政策部署,更需要的是正确主帅的引导。
可这恰恰又是最难之事。正如那句知名商业定律所言:从1到100易、从0到1最难。
目前来看,国足选帅工作已经推上了日程在第一轮简历投递完毕之后,剩下的是遴选及谈妥、谈定了。笔者认为基本主要的问题,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既然决定了“不走老路”,那么“开拓创新”是唯一的可能。

首先,国足未来框架已确定,是一定会以王钰栋、蒯纪闻、刘诚宇等新人为班底的,他们的发挥、表现,也真真正正的给人们带来了自信,他们就是国足未来。那么,新主帅在个人执教风格方面,就一定是要往这个维度倾斜的,任何不喜欢、不重视、不尊重青年人才发展规律的,不应当予以考虑。
我们就拿日本来举例,作为近邻也是我们比较最多的对象。森保一主帅这几个赛季带领蓝武士取得的成就不必多言,他们已经是世界二流乃至一流的候选人,正在等待出成绩;然而,对比之下,森保一在使用新人、挖潜这块真的做的不好,不管是在排兵布阵方面、还是在本土联赛的“给机会”方面,他都显得不够大胆,这跟他变阵的“激进”正好相反,这导致日本男足目前看起来人才不少,主力队却有些的脱节观感了。当然这不是说森保一不好,这是类型不妥。

昔日部分国产主帅,就在这个问题上出现过错误。当然,对待归化的态度也是一样,要契合政策走向怎么布置政策就怎么利用人才,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只有失败。
因此,这类主帅我们是大概率要规避的。
其次,是技战术的打法稳定性。其实足坛真的不存在任何的“万能宝典”,不管你是技术好的、还是体力好的、还是打反击的,总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最怕的就是四不像,今天学巴西、明天借鉴西班牙、后天模仿日本,来回来去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昔日选帅从卡马乔的西班牙传控、佩兰的法国哲学、到里皮的意式防守反击,真的是不知所云。这就是很大教训。
这也是国足这么多赛季来的主要问题,更是新主帅选择必须要避免的一个问题。不过,国足“恰好”遇到一个新红利这倒是个可利用的点。如果你经常观看新英超比赛(指的是这两、三个赛季),那么一定会对张路指导和评述员詹俊的解说印象深刻,他们反复谈及一个点,正是足坛未来的发展模式:
在好前锋日益匮乏、防守落位越来越深、类似联防反击模式当道的情况下,对任何球队来讲想要成功无外乎几个要素,第一是能打的快、跑的回来体力上要好,第二是有大中锋抢点、多打传中战术跟防御人肉搏,第三是球队整体上要有一致作战思路、倾巢而出集体回撤。哪怕你是豪门也必须这么玩的。

正如瓜迪奥拉也逐步放弃了传控体系,巴萨引入了弗里克后实现了“德国体系与巴萨模式融合”的新发展思路一样。
这对国足来说是个极好的借鉴,我们不妨“功利”一把,就按着传中+大中锋的战术思路,去挑选主帅,选择那些热衷布置这个战术的、能打这个战术的来任教。吃一个“版本红利”的思路总归是对的。如果可落实下去不妨就把这个视作国足的风格,这也是正确的思路。

再者,是要去落实好权责一体化的实践了。这是个管理学词汇、更是现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套东西。既然,我们讲究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就不妨“放手一搏”吧!

以老帅伊万科维奇为例,哪怕他坚持自己的思路,也是允许的,只不过给到权利也要给到想要的考评,更要在起初之时就定好契约。这其中专业人士的作用不可或缺,怎么去监督、怎么去执行、怎么去考评、怎么去回馈,是一个很系统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跟德国(德甲合作,及青训人才合作项目等)沟通过数次了,不妨,请教他们俱乐部人员来给出指导吧。
当然,这里笔者要插一句“主观认识”。既然我们是吃版本红利且主打流行打法,给新人机会争取大赛的晋级资格,对比下来,给新帅实验似乎不太妥当,因为任务实在太多太杂了。找一个经验丰富、且成功过的主帅,可能会更好。依然拿森保一来对比,在上任前他可是在日职历练许久了,在西野朗执教时他也是助手,可谓是经验丰富的。

一个好的国家队班底,一定是有主帅来指导、助教团队给出指挥,配上很多后勤人事来助力日常事务的。对此,怎么分权、怎么分配、怎么分派,“自己人”要不要加入助教团队,主帅“要不要向谁汇报”等问题,要在合约会谈时就说妥且坚持落实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够鼓励足球事业走向足球之路。

只有按着上面的几个来,甭管是洋帅、土帅、少帅、老帅都是没问题的。什么人不重要,走什么路才重要。
 
  
  
  
  
  
  
  
 